
 姓名:王青
 性别:男
 职称:特聘教授,博士生导师
 出生年月: 1967年1月
 籍贯:山东威海 
 联系方式:
 Wangq67@sdu.edu.cn
  
 学习工作经历:
 1986—1990年,就读于太阳集团tcy8722历史系考古专业,获学士学位;1990—1996年,工作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;1996—1999年,就读于吉林大学考古系,获博士学位;2000年至今,工作于太阳集团tcy8722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(期间2012—18年文化遗产研究院)。2000年聘为副教授,2006年聘为教授。2001年以来曾前往英国、韩国、日本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。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,太阳集团tcy8722杰出中青年学者,太阳集团tcy8722特聘教授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。
 主讲课程:
 本科课程:考古学导论、新石器时代考古学、夏商周考古学、环境考古学、田野考古学
 研究生课程:考古学理论与方法、环境考古与盐业考古专题、盐业考古专题
 近期研究方向:
 先秦考古,盐业考古,神灵考古
 主要代表作品:
 《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》,太阳集团tcy8722出版社2002年;
 《海岱地区周代墓葬与文化分区研究》,科学出版社2012年;
 《环境考古与盐业考古探索》,科学出版社2014年;
 《远方图物:早期中国神灵考古探索》,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;
 《博爱西金城》,科学出版社,2022年;
 《盐业考古与古代社会》,科学出版社,2023年;
 《二里头文化绿松石牌饰镶嵌工艺的起源问题》,《华夏考古》2023年3期;
 《东南沿海古代竹盘煮盐的考古学探索》,《文物》2023年1期;
 《熬波图盘铁煮盐的考古学探索》,《盐业史研究》2022年1期;
 《太昊氏与少昊氏的考古学探索》,《中原文物》2021年4期;
 《二里头遗址新出神灵及动物形象的复原及初步认识》,《考古》2020年2期;
 《邾国故城遗址2015—2018年田野考古的主要收获》,《东南文化》2019年3期;
 《山东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田野考古基本收获》,《考古》2018年8期;
 《研究齐国南疆城邑的典型样本——<新泰周家庄东周墓地读后>》,《考古》2017年1期;
 《关于山东北部盐业考古的新思考》,《东方考古》2015年12集;
 《二里头遗址出土镶嵌绿松石牌饰的初步研究》,《夏商都邑与文化(二)》,中国社科出版社2014年;
 《北阡所在青岛丁字湾沿岸史前早期遗址资源域调查与分析》,《东方考古》2013年10集;
 《山东盐业考古的回顾与展望》,《华夏考古》2012年4期;
 《豫西北地区龙山文化聚落的控制网络与模式》,《考古》2011年1期;
 《山东发现的几把东北系青铜短剑及相关问题》,《考古》2007年8期;
 《山东北部的先秦遗址分布与海岸变迁》,《环境考古研究(3)》,科学出版社2006年;
 《山东北部商周盔形器的用途与产地再论》,《考古》2006年4期;
 《山东北部商周时期海盐生产的几个问题》,《文物》2006年4期;
 《镶嵌铜牌饰的初步研究》,《文物》2004年5期;
 《试论山东龙山文化郭家村类型》,《考古》1995年1期;
 《试论史前黄河下游的改道与古文化发展》,《中原文物》1993年4期;
 近期承担科研项目:
 山东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田野考古项目,国家文物局(2014—2025年)
 元代制盐典籍《熬波图》校注与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专项课题(2019-2023年)
 邾国故城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综合研究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(2023—2027)
 主要学术兼职:
 山东省考古学会常务理事,山东青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
 获奖情况:
 2021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《远方图物:早期中国神灵考古探索》);
 2006年国家文物局田野考古质量三等奖(河南鹤壁市刘庄先商文化墓地);
 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(河南鹤壁市刘庄先商文化墓地);
 2005年中国文物报2002—2005年度全国优秀文博图书十佳之一(《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》);
 2004年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(《海岱地区周代墓葬研究》)。
  
  
 更新于2023年11月5日